新闻.洞见

甘棠资讯一手掌握
制造业最新动态、技术分享、行业展望

扫把理论与装备制造业的BOM管理

发布时间:2022年7月30日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一个“扫把理论”,它将供应链上游的业务环节(如采购、生产等)比作扫把的“柄”,强调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来降低成本;将下游的业务环节(如配送、客户服务等)比作扫把的“鬃毛”,强调通过柔性化、个性化来满足客户需求。扫把的柄必须结实,方能挥舞有力;扫把的鬃毛需要蓬松,才能覆盖各个角落。该理论将扫把中间的“箍”视为缓冲环节,指出企业应把握这一位置,精准匹配业务特性,将供应链上下游的冲突转化为协同效益。

该理论让笔者联想到了装备制造业中的BOM管理业务。复杂装备制造企业(如高端设备、成套装备、生产线系统等)的产品通常高度复杂且价值较高,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上投入巨大,研制周期也相对较长。此外,装备制造企业基本面向企事业单位客户,采用TOB业务模式,其业务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高度定制化的特点。鉴于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和业务特性,其BOM数据管理也异常复杂。随着企业快速发展,BOM数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覆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到交付和服务等全链条的运作效率和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开始重视BOM体系的建设。

装备制造企业的BOM业务大体可分为两大管理领域:产品BOM和订单BOM以支撑企业IPD(集成产品开发)和LTC(从线索到现金)两大业务主线的运作。其中,产品BOM主要面向产品项目,支撑IPD业务主线,涵盖对产品研发、供应商开发、工艺开发、样机验证、量产准备等业务活动的支撑。订单BOM主要面向客户合同订单,支撑LTC业务主线。

由于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客户定制化业务,其订单BOM难以采用乘用车等大宗消费品常见的管理模式(即仅仅将订单BOM作为产品BOM的一个子集、基于订单需求即时生成而无需过多管理),通常需要按照完整“管理形态”的BOM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即需要一个从组织准备到校核发布等的完整管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订单BOM存在一份物理的实体数据清单,用于支撑该合同/订单的定制化研发、验证、采购、生产以及交付、服务、财务等各项业务活动。

与供应链业务类似,支撑企业IPD业务主线的产品BOM如同扫把的“柄”一样强调标准化,要求精干可靠;而支撑LTC业务主线的订单BOM则如同扫把的”鬃毛“一样数量繁多,需要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强调个性化,要求精准敏捷。

产品BOM的“标准化与精干可靠”具体体现在何处?首先,产品BOM应承载标准产品的物料构成信息和制造工艺信息,前者通常由EBOM(工程BOM)承载,后者由MBOM(制造BOM)承载,二者成为产品BOM的两种基本形态。这些标准信息为后续订单BOM的驱动奠定基础。此外,产品BOM应保持精干并具备高可用性,要实现这两方面,应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规划有序:基于产品型谱对产品BOM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产品数据覆盖和传承的有序关系;

2. 房间得当:利用超级BOM的优势,结合产品数据间的共享关系,对产品BOM房间进行必要的精简,房间大小得当;

3. 结构优化:产品BOM数据要聚焦实体物料,尽可能做到结构扁平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

4. 模块组合:结合产品特性,打破整机思维,对于适合的产品可以尝试构建独立模块级别的产品BOM;

5. 变型支持:产品BOM覆盖支持的配置变型和工艺方案越丰富,对后续订单BOM的支撑力度也越大;

6. 变更受控:产品BOM作为订单BOM的源头,可靠性要求较高,同时要避免由于某些客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而干扰产品演进迭代的主线,所以对于产品BOM的变更一定要着眼于产品层面,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保证其严肃性与可靠性。


产品BOM之外,订单BOM对于装备制造企业也至关重要。订单BOM基于客户合同订单生成,体现了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普遍存在定制化需求的背景下,订单BOM一般包含两类数据:一类是由标准产品配置直接驱动产生的数据(称为CTO部分,即Config to Order),另一类是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的数据(称为ETO部分,即Engineering to Order)。订单BOM需要“精准敏捷”,其中”精准“是指订单BOM一方面要准确反映客户的订单需求(包括功能配置需求,甚至品牌和供应商等指定需求),另一方面要求BOM数据完整无缺,以便精准指导物料筹措、生产和交付。而所谓“敏捷”,是指订单BOM的准备周期直接影响合同订单的交付周期,CTO部分占比越高,订单BOM生成效率也会越高;另外订单BOM还需要对变更快速响应,包括来自产品端影响订单的变更,以及仅针对本合同/订单的变更,这些都体现了订单BOM的敏捷性。为了保证订单BOM的精准与敏捷,应该对订单BOM数据进行必要的隔离以保持独立性,避免某一个订单的BOM变更影响其他订单的BOM数据。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产品BOM与订单BOM并非割裂的两部分,正如扫把的柄和鬃毛完全分离就不能称其为扫把一样。产品BOM能够驱动生成订单BOM(CTO部分),产品BOM的变更也会传递并影响订单BOM。反过来,随着客户定制需求的积累和订单ETO数据的验证沉淀,订单BOM也能够反哺产品BOM,帮助其不断丰富、完善和迭代优化,这实质上是产品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因此,产品BOM与订单BOM是双向互动的。此外,对产品BOM和订单BOM的管理不应顾此失彼,有些企业只关注订单BOM管理,却忽视产品BOM的维护更新,这实际上意味着忽视了产品开发的迭代工作,其结果往往是订单BOM的ETO部分日益增多,或基于旧的订单BOM不断衍生出新的订单BOM,使企业围着订单疲于应付,整体效率低下,同时也可能导致产品交付版本混乱、后续运维负担剧增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对于BOM管理业务来说,扫把的“箍”在哪里?笔者认为,配置管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答案。首先在产品端,产品配置表可以支撑超级产品BOM的构建与管理,产品配置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产品BOM对配置变型的覆盖范围;其次在销售端,销售配置与产品配置的贯通程度决定了客户订单配置需求的转化效率;最后在交付端,客户的订单配置清单可以驱动订单BOM的产生。由此可见,完善的配置管理能够有效连接产品BOM与订单BOM,实现从产品BOM到订单BOM的高效转化,既可以支持产品BOM的精干高效,又能促进订单BOM的敏捷应对,平衡两者不同的管理需求。相应地,企业的成本优势和交付能力也会更加突出。某些企业基于自身产品特性以及平台模块化策略,在产品的模块层面也支持配置组合,这进一步增强了产品BOM和订单BOM管理的灵活性,使“箍”的效用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借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扫把理论”,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对装备制造业的产品BOM、订单BOM以及配置管理的特性与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在我国装备制造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迫切寻求管理能力提升以及愈发重视BOM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本文撰稿人:陈凤霄

下一篇:  产品成本管理的要义在哪里?下一篇

Specialize for Excellence, Persevere for Success

Contact Us